【热门】端午节的作文900字集合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作文900字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作文900字 篇1家乡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汉族的传统节日。在战国时期,我国爱国诗人屈原听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依然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入泪罗江,以身殉国,百姓们纷纷亲去打捞,沿水招魂,在没有结果时,人们只有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虾鱼蚕食屈原尸首的方法表达对他的怀念,此日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以后每年人们在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头粽子表达缅怀之情,随着时间的演变,人们将这一天俗称为“端午节”,过节的形式也多养起来,如插杨柳、赛龙舟、吃粽子、烧高山等等。
我也特别喜欢家乡的端午节,虽然没有电视里看到的盛大赛龙舟、烧高山等习俗,但我独爱绑花绳、戴荷包、插杨柳、包粽子、串亲戚等风俗喜庆方式。
五月初四这天,我就嚷着老妈带我去赶集,大人们忙着购买肉呀、菜呀、蛋之类的,我们孩子的焦点在于买花线、买画布,挑三拣四,串了西家串东家,几个商店、摊位转下来,手里捧着一大把花线、画布。可高兴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绳来。回到家里,和邻里几个小朋友围着姥姥开始编花绳、缝荷包。捻线搓绳、选布剪样,穿针引线,直到开灯时分,每个小朋友都有了满意的收获,可把姥姥累坏了,我们便抢着用小拳头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兴奋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来把花绳和荷包比划了好几次,因为姥姥说了:“今天戴了就不灵了,只有在端午节这天戴上才会保佑我们一年平安。”真是一个难眠之夜呀!隐隐约约听见老爸插杨柳的声音,我一骨碌翻起身来,大声喊着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简单的方式洗刷完毕,在老妈的帮助下认真的绑上了花绳、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脚腕花花绿绿的花绳,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样的荷包,我自豪极了,犹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带着无比幸福的心情,开始帮老妈炒鸡蛋、包粽子。
说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戏,早在六岁那年,大妈就教会了我包粽子。我便一个指挥官的架势喊来老爸,指挥着他和老妈抱起粽子来: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购买来的糯米、大枣、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干净,然后再加进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匀,接着拿来竹叶卷成一个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叶子卷完,还要留一些等放进做好的馅子后封起来,老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后的封包动作出了错,被我狠狠批评了几句:“老爸,你也不动脑想想,包扎的绳子要打成活结,不然证书后你连叶子一块儿吃吗……”在我成功的指挥下,你一个、他一个、我一个,不一会儿包了一大堆,最后就是开灶蒸煮了,这期间,我有显摆着自己的花绳和荷包指挥老爸矫正了老爸杨柳插得不好看之处。
开始过节享受了,一家人围着丰盛的节日餐,你争我抢、谈天说地、笑语盈盈,真是其乐融融。时逢中午,我们一家又拎着自己亲手做好的礼物去大伯家串门子,一路上阳光和煦、鸟语花香,喜笑颜开,我真的被这欣欣向荣的日子陶醉了……
端午节的作文900字 篇2老舍的《七律 端午》这样写道:“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们着旧衣裳。”从小到大,我都特别喜欢过端午节,为的是有机会看到城内龙津河上一年一度的、惊心动魄的划龙舟比赛,可以吃到奶奶亲手包的香喷喷、令人垂涎三尺的粽子,还能领略到端午节特有的风俗。现在就让我为你们介绍介绍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吧!
端午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为了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我翻阅了许多课外读物,终于找到了答案:相传在战国时代,楚国有个诗人,名叫屈原。当年,屈原一心忠于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又听信谗言而把屈原流放,屈原看到自己的国家一天天腐败下去,自己却无法挽救。最终,去源于五月初五跳入汩罗江自尽殉国。于是,五月初五就变成了人们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这就是所谓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成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啊!
这天,绵绵细雨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在五月初五这个日子,伴随着端午爷爷的脚步,“沙沙”地下了起来。可是,城外的龙津河上,却又是另一番景象——真是“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般碧流”呀!河面上,一条条龙舟如同一支支离弦的箭向前飞去;桥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一阵阵加油鼓气的声音响彻云霄,十分热闹;龙舟上,一个个参赛者们聚精会神地使劲划桨。河上的一条条龙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龙舟上摆着一个鼓,一个人坐在鼓前擂鼓作气,随着鼓声越来越大,龙舟划得更快了。我趴在桥的围栏上,一边大声喊着:“加油!加油!”一边认真地看着龙舟上每个人的动作。他们的动作是那么轻快,那么和谐,那么迅速,是我的心也忍不住想要飞到龙舟上体验体验那气氛。最后,遥遥领先的3号龙舟保持了他们的优势,第一个冲过了终点。我在拥挤的“人墙”中大声欢呼,开心极了!这场惊心动魄的赛龙舟成了端午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过端午节,当然不能忘了我最最爱的粽子了!早在端午节前一个星期,奶奶就开始包粽子啦!奶奶准备好洗净、泡好的芦苇叶和肉、红枣、板栗、米、豆等馅料,便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奶奶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捏住叶子另一头往里轻轻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的形状,再往里放入馅料,最后撕成一条条的细叶子把粽子捆扎实,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宝宝”就诞生啦!随后就把粽子放进锅里蒸,蒸熟后的粽子香气四溢、味甘可人,十分美味。粽子一盛出来,把我馋的是“口水直流三千尺”,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迫不及待的抓起一个粽子剥开它那绿油油的衣裳,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那味道,真是“天下一绝”!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这天,家家大扫除,还要把艾插在门楣上,主要是用来辟邪。在端午,还要戴香包、菖蒲、洒雄黄水、喝雄黄酒。
端午节真是一个古老、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呀!我爱端午节!它的.传统文化和它的来历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永远散发着那无限的光芒与魅力!
端午节的作文900字 篇3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此处隐藏3618个字……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2008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
端午节的作文900字 篇7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一大早,爸爸妈妈带我去逛超市,迎面扑来阵阵清香。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我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呀?”妈妈告诉我:“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叫屈原。他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由于受到奸臣所陷害,五月初五这天他抱石投汩罗江而亡,以此表达他的爱国之心。老百姓为了防止鱼儿吃他的尸体,就包了很多粽子扔到江中。为了纪念屈原大夫,我们每年端午节都要吃粽子。”
爸爸还告诉我:“端午节家家户户的房门上还要挂艾草,求平安。而且这天还要吃很多带黄的东西,比如:黄鳝、黄瓜、黄鱼、黄酒等等。有些地方还有赛龙舟比赛呢!”
哇!端午节的风俗可真多,今天不仅品尝很多带黄的美味,还让我明白很多知识,真开心啊!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嘉兴过端午。
我们从杭州出发去嘉兴,在高速公路的嘉兴服务区和二姑姑她们会合了。我们先开到了梅花洲,那里有两棵郁郁葱葱的千年银杏,还有硕果累累的白果树、青梅树,居然还有卡通头像的模型。我玩得太开心了,乐极生悲,不小心把脚摔坏了,但是摔跤也没有带走我的好心情。
这里还有端午民俗文化节呢!二姑姑带我们去看了戏剧三打白骨精、做砖头、皮影戏……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喜轿前的媒婆摇着身子走路,像个鸭子似的,难看极了!我们都被逗乐了。
接着,我们去了美食会。我买了糖画,画的是惟妙惟肖的凤凰,奶奶还买了八珍糕和粽子,粽子可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哦!嘉兴的粽子果然名不虚传,还真好吃呢!
欢乐的时光总是特别的短暂,一转眼的功夫就到了和嘉兴说再见的时候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嘉兴,心想:“嘉兴,谢谢你的美景!”
今天真开心,下次我一定要再抽空来嘉兴过端午!
今天是端午节,是一个纪念屈原、吃五黄和粽子的节日。
外婆前几天包好了可口美味的粽子。有肉粽、白米粽、蜜枣粽,我最爱吃肉粽了。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来的。古代屈原为了楚国投江而死,人们敬佩他,为了尽快把屈原尸体打捞上来,人们争先恐后地划船寻找,因为怕江里的鱼饿了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粽子喂鱼,希望鱼儿不要吃屈原的尸体。
晚上,外婆除了准备粽子,还准备了五黄。有黄鱼、黄瓜、黄鳝、咸鸭蛋黄和黄酒。全家人在一起吃着美味的佳肴,开心地过端午节。
过端午真棒!因为有我最爱吃的粽子。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中午我们去奶奶家吃午饭,我们品尝了“五黄”,咸鸭蛋、黄鱼、黄瓜、黄鳝,其中有一种我没敢品尝,那就是——雄黄酒。饭后我们又去参加端午节的活动。
我们来到了工美学堂,学做香囊。我挑了一个金黄色的布袋,先往里面塞入一部分棉絮,再在棉絮中加入一些“香料”,然后把剩余的那部分棉絮塞进去,缝起来。最后找一些装饰的珠子缝起来。一个漂亮的香囊就做好了。我闻闻,好香哦,看看好漂亮啊。
缝的时候,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小心哦,不要把手刺破了。我就是因为第一次缝,不小心把手刺破了。相信大家熟练了,就不会被刺到了。
今年的端午节,我品尝到了“五黄”,还亲手制作了香囊。这个端午节过得真有意义。
端午节的作文900字 篇8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硷粽、肉粽和豆粽。硷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硷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文档为doc格式